易经全文下经

象曰:见舆曳,位不当也。无初有终,遇刚也。

象曰:见舆曳,位不当也。无初有终,遇刚也。

象曰:见舆曳,位不当也。无初有终,遇刚也。

象曰:见舆曳,位不当也。无初有终,遇刚也。

注释:

译文:《象传》说似乎见到大车被拖曳难行”,这是六三居位不妥当所致;“起初乖睽,终将欢合”,说明六三终必与相应的阳刚遇合。

注释: ①遇刚:指三与上九应合。

说明: 六三以阴居内,睽违至极而生忧惧;上九以阳居外,睽违更甚,故所生猜疑、幻觉更为强烈。两爻颇可对照理解。

《子夏易传》(春秋·子夏)

睽始异,而终有遇,履非其位,不安所处,舆曵者也。乘刚不能制下,其牛掣也。四与已睽,近不相得,则害生矣。故自上刑也。履于不正,是固然矣,始睽而难故,无初也。应而后合,故有终也。

《周易正义》(唐·孔颖达 疏)

[疏]“《象》曰”至“有终遇刚也”。○正义曰:“位不当”者,由位不当,故舆被曳。“遇刚”者,由遇上九之刚,所以“有终”也。

《周易集解》(唐·李鼎祚)

虞翻曰:动正成乾,故“遇刚”。

《周易程氏传》(宋·程颐)

以六居三,非正也,非正则不安;又在二阳之间,所以有如是艰厄,由位不当也。无初有终者,终必与上九相遇而合,乃遇刚也。不正而合,未有久而不离者也。合以正道,自无终睽之理。故贤者顺理而安行,智者知几而固守。

《汉上易传》(宋·朱震)

六三于暌时,处不当位,介于二刚之间,其柔不能自进。上九之刚虽非正应,欲往而遇焉,二刚侵凌莫之与也。三坤为舆、为牛,离目为见,四前刚为角,离火欲上,坎水欲下,见舆曳也。离上角仰也,坎下角俯也,一仰一俯,牛顿掣也。郑康成作觢,觢,牛角踊也。踊起而复下,亦顿掣也。见舆曳而不行,其牛俯仰而顿掣,言四扼于前者如此也。二乾为天,三坎之柔为髮,而兑毁之,髡其首也。马融曰:刻凿其额曰天;易传曰:髡其首为天,以象考之,易传为是。伏艮为鼻,兑金制之,刑其鼻也。其人天且劓者,言其人既为四扼于前,犹力进而犯之,又为二制于后,出处不当位,故人情上下恶之,然动得其正。睽极则通,初虽艰厄,终必遇之。三遇上,刚二四象毁,坤舆进而上行矣,故曰无初有终,遇刚也。曰遇者,不期而会,谓其非正应也。君子于此不尤乎见恶者,反身以正,而己正则应,应则恶我者说,睽我者合。易传曰:不正而合,未有久而不离者也。合以正道,则无终睽之理,故贤者顺理而安行,智者知几而固守。

《周易尚氏学》(近代·尚秉和)

位不当故无初。遇刚故有终。

热门预测(预测加微信:guoyitangapp)
易经睽卦 象曰 位不当也 见舆曳 无初有终 遇刚也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