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卦象传
天地交,泰。后以裁成天地之道,輔相天地之宜,以左右民。
【本義】裁成以制其過,輔相以補其不及。
【程傳】天地交而陰陽和,則萬物茂遂,所以泰也。人君當體天地通泰之象,而以裁成天地之道,輔相天地之宜,以左右生民也。裁成,謂體天地交泰之道,而裁制成其施為之方也。輔相天地之宜,天地通泰,則萬物茂遂,人君體之而為法制。使民用天時,因地利,輔助化育之,功成其豐美之利也。如春氣發生,萬物則爲播植之法;秋氣成實,萬物則爲收斂之法。乃輔相天地之宜,以左右輔助於民也。民之生,必賴君上爲之法制,以教率輔翼之,乃得遂其生養,是左右之也。
【集說】
○ 《朱子語類》云:裁成,是截作段子。輔相,是佐助它。大地之化,儱侗相續下來,聖人便截作段子,如氣化一年一周,聖人與他截作春夏秋冬四時。
○ 蔡氏淵曰:氣化流行,儱侗相續,聖人則為之裁制,以分春夏秋冬之節,地形廣邈,經緯交錯,聖人則為之裁制,以分東西南北之限,此裁成天地之道也。春生秋殺,此時運之自然,高黍下稻,亦地勢之所宜,聖人則輔相之,使當春而耕,當秋而斂,高者種黍,下者種稻,此輔相天地之宜也。
○ 王氏申子曰:天地交而隂陽和,萬物遂所以為泰。人君象之,裁成其道,輔相其宜,此天地之間所以無一物之不泰也。
拔茅征吉,志在外也。
【程傳】時將泰,則群賢皆欲上進,三陽之志欲進同也,故取茅茹彙征之象。志在外,上進也。
【集說】
○ 楊氏萬里曰:君子之志,在天下,不在一身,故曰志在外也。
包荒得尚于中行,以光大也。
【程傳】《象》舉包荒一句,而通解四者之義,言如此則能配合中行之德,而其道光明顯大也。
【案】《傳》只舉包荒,非省文以包下。蓋包荒是治道之本,然包荒而得合乎中道者,以其正大光明,明斷無私,是以有馮河之決,有不遐遺之照,有朋亡之公,以與包荒相濟,而中道無不合也。
无往不復,天地際也。
【程傳】无往不復,言天地之交際也。陽降於下,必復於上。陰升於上,必復於下,屈伸往來之常理也。因天地交際之道,明否泰不常之理,以為戒也。
【案】天地際,只是言乾坤交接之際也。自卦言之,外卦為陰往,自爻言之,外卦又為陰來。
翩翩不富,皆失實也。不戒以孚,中心願也。
【本義】陰本居下,在上為失實。
【程傳】翩翩,下往之疾,不待富而鄰從者,以三陰在上,皆失其實故也。陰本在下之物,今乃居上,是失實也。不待告戒而誠意相與者,蓋其中心所願故也。理當然者天也,眾所同者時也。
【集說】
○ 李氏簡曰:爻言不富,象言失實,是皆不以富貴驕人,而有虛中無我之意也。鄰,類也。謂五與上也,故四五皆稱行願。在下卦之初,則明以彙交於上,在上卦之初,則明以鄰交於下,蓋上下交而其志同也。
○ 俞氏琰曰:失實,與蒙六四遠實同,皆指陽為實也。陰之從陽,猶貧之依富也,今三陰在外而失所依,故曰皆失實也。願者,上下交而其志同也。泰之時,上下不相疑忌,蓋出其本心,故曰中心願也。
○ 何氏楷曰:失實,即不富之謂。不富而其鄰從之者,以三爻皆不富而欲資於陽故也,不待期約而相孚,各出於其中心之所願欲也。
【案】王弼以陰居上為失實,而傳義從之,考易中皆以陰陽分虛實,不因乎上下也,故凡陽爻為實為富,陰爻為虛為不富,則失實之為解不富明矣。失實,猶言實若虛也。四五皆虛中以下交,其視勢位與才德皆若無有。然者,《大學》所謂無他技,孟子所謂忘勢是也。李氏俞氏何氏之說蓋合經指。
以祉元吉,中以行願也。
【程傳】所以能獲祉福且元吉者,由其以中道合而行其志願也。有中德,所以能任剛中之賢,所聽從者,皆其志願也,非其所欲,能從之乎。
【集說】
○ 王氏宗傳曰:中以行願,謂以柔中之德,而行此志願以合乎下,故能受其祉福且元吉也,所謂上下交而其志同如此。
城復于隍,其命亂也。
【本義】命亂故復否,告命所以治之也。
【程傳】城復于隍矣,雖其命之亂,不可止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