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学四同别录》

目录

占辩

周易一事一测:198元(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)
八字运势详批:398元(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)

更定筮仪(本朱子《本义‧筮仪》定)

择地洁处为蓍室,南户,置床于室中央。

床大约长五尺,广三尺,毋太近壁。

蓍五十茎,韬以纁帛,贮以皂囊,纳之椟中,置于床北。

椟以竹筒或坚木布添为之,圆径三寸,如蓍之长。半为底,半为盖。别为台凾之,使不偃仆。

设木格于椟南,居床二分之北。

格以横木板为之,高一尺,长竟床,当中为两大刻,相距一尺。大刻之西为三小刻,相距各五寸许。下施横足,侧立案上。

置香炉一于格南,香合一于炉南,日炷香致敬。将筮,则洒扫拂拭,涤砚一,注水及笔一、墨一、黄漆板一,于炉东。东上,筮者斋洁衣冠,北面,盥手焚香致敬。

筮者北面见《仪礼》:若使人筮则主人焚香,毕,少退,北面立。筮者进,立于床前,少西,南向,受命。主人直述所占之事。筮者许诺。主人右还,西向立。筮者右还,北向立。

两手奉椟盖,置于格南炉北,出蓍于椟,去囊解韬,置于椟东,合五十策,两手执之,熏于炉上。 命之曰:“假尔泰筮有常,假尔泰筮有常,某官姓名,今以某事云云,未知可否?爰质疑于神于灵,吉凶得失,悔吝忧虞,惟尔有神,尚明告之。”

乃以右手取其二策,反于椟中,而以左手中分四十八策,置格之左右两大刻。

次以左手取左大刻之策执之,而以右手取右大刻之一策,挂于左手之小指间。

次以右手四揲左手之策。

次归其所馀之策,或一、或二、或三、或四,而扐之左手无名指间。

次以右手反过揲之策于左大刻,遂取右大刻之策执之,而以左手四揲之。

次归其所馀之策如前之策,而扐之左手中指之间。

次以右手反过揲之策于右大刻,而合左手一挂二扐之策置于格上第一小刻。

是为一变。

右一变。分二为一营,挂一为二营,揲四为三营,归馀为四营。所馀之策,左一则右必二,左二则右必一,左三则右必四,左四则右必三。通挂一之策,不四则八。四分之,则四以四其一而为奇,八以四其二而为偶。

再两手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,复四营,如第一变之仪,而置其挂扐之策于格上第二小刻,是为二变。又再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,复四营,如第二变之仪,而致其挂扐之策于格上第三小刻,是为三变。

二变三变,馀策俱与一变同。

三变既毕,乃视其三变所得挂扐过揲之策,而画其爻于版。

挂扐之数,四为奇,八为偶。

挂扐三奇合十二策,则过揲三十六策,而为老阳,其画为口,所谓重也。

挂扐三偶合二十四策,则过揲亦二十四策,而为老阴,其画为X,所谓交也。

挂扐两偶一奇,合二十策,则过揲二十八策,而为少阳,其画为一,所谓单也。

挂扐两奇一偶,合十六策,则过揲三十二策,而为少阴,其画为 - -,所谓拆也。

而四八之或前或后或中,纯则三变之中,虽止成一爻,已含一卦之象矣。详见后辩误。

如是每三变而成爻。

每变揲左先挂右策之一,而揲右不挂,三变皆然。

凡十有八变而成卦,乃考其卦之变,而占其事之吉凶。礼毕,韬蓍袭之囊入椟加盖,敛笔砚墨版,再焚香致敬而退。

如使人筮则主人焚香揖筮者而退。

今按:揲蓍古法,世未有传,所存者惟失子〈筮仪〉。意汉焦氏以揲蓍得卦,宜不外此,然皆本易四十九策之说,而不知亦有牵强也,故辨证而更定之。

《明蓍策》节略(本《易学启蒙》脩)

朱子曰:三奇为老阳者,挂扐之数十二,以四约而三分之。为一者三。一奇象圆而围三,故三一之中各复有三,而积三三之数,则为九。过揲之数,三十有六,以四约之,亦得九焉,即四象太阳,居一含九之数也。三偶为老阴者,挂扐之数二十有四,以四约而三分之,为二者三,二偶象方而用其半,故三两之中,各复有二,而积三二之数,则复为六,过揲之数,亦二十有四,以四约之,则得六焉,即四象太阴,居四含六之数也。两偶一奇,以奇为主,为少阳者,挂扐之数二十,以四约而三分之,为二者二,为一者一。二偶象方,而用其半,故二二之中,各复有二。一奇象圆,而用其全,故一一之中,复有三焉。而积二二一三之数,则为七,过揲之数二十有八,以四约之,亦得七焉,即四象少阳,居三含七之数也。两奇一偶,以偶为主,为少阴者,挂扐之数十有六,以四约而三分之,为一者二,为二者一,一奇象圆而用其全,故二一之中各复有三。二偶象方,而用其半,故一二之中复有二焉,而积二二一二之数则为八,过揲之数三十有二,以四约之,亦得八焉,即四象少阴,居二含八之数也。

今按:一二三四,河图之生数也。六七八九,河图之成数也。一与四。二与三,各合为五。一与九,二与八,三与七,四与六,各合为十,此则河图生成之中数也。三奇以四约之,各得一数。三偶以四约之,各得二数。二偶一奇,以四约奇亦得一数。二奇一偶,以四约偶亦得二数。阳用圆者,径一围三之法,则老阳用一,少阳用三。阴用方者,径一围四之法,则老阴用四,少阴用二。何则?一四在阴中当不用之位,故为老。二三在阳中当方用之位,故为少。如此则生数本与成数相合,一自含九,二自含八,三自含七,四自含六,不必以挂扐之策,即为成数,以配过揲之六七八九也。以生数积筭,则一二三四无阴阳老少之别矣。此与朱子说微异,但颇似不牵强耳。

阳九阴六用数图(本西山蔡氏《皇极经世指要》)

老阳用九数,

老阴用六数,

四因九得三十有六,是谓老阳之数。

四因六得二十有四,是谓老阴之数。

六因三十六得二百一十有六,是为乾卦之数。

六因二十四得一百四十有四,是为坤卦之数

以二百一十有六合一百四十有四,得三百六十,为一期之数。

阳爻一百九十二,以三十二因二百一十有六,得六千九百一十有二之数。

阴爻一百九十二,以三十二因一百四十有四,得四千六百有八之数。

以六千九百一十二合四千六百有八,得万有一千五百二十,是为万物之数。

少阳数七,

少阴数八。

四因七得二十八,是为少阳之数。

四因八得三十二,是为少阴之数。

六因二十八得一百六十有八,是为乾卦之数。

六因三十二得一百九十有二,是为坤卦之数。

以一百六十八合一百九十二,亦得三百六十,是为一期之数。

阳爻一百九十二,以三十二因一百六十有八,得五千三百七十有六之数。

阴爻一百九十二,以三十二因一百九十有二,得六千一百四十四之数。

以五千三百七十六合六千一百四十四亦得万有一千五百二十,是为万物之数。圣人所以不书者,以《周易》用九六而不用七八也。

今按:七八之不用,以其不变也。九六之用,以其变也。盖阳生于一而长于三,皆在阴中,盛于七而极于九,则尽发于外矣。阴生于二而长于四,皆在阳中,盛于六而极于八,则尽发于外矣。阳以九为极阴,以八为极则变用八九可也,而阳爻用九,阴爻用六,不相对待者,盖阳主进而阴主退,进则常盈。而阴之所伏,阳实统之,退则常虚。而阳之所施,阴实承之。阴阳进退之理,大抵如此。变则因其归而定所重也。朱子谓:少阴退而未离乎虚,少阳进而未极乎盈者,亦约度之言耳。何也?以阴阳之大分言,则东南阳方属春夏,西北阴方属秋冬。又以阴阳之小分言,则东方阳长未离乎阴,南方则纯乎阳矣。西方阴长未离乎阳,北方则纯乎阴矣。东八南七西九北六,各合十五。以四揲之法乘之,各得六十,合乾坤六爻得三百六十,老少之数皆当期日,此阴阳大分均平对待自然之体也。阳分则八七当春夏生长之时,阳升而用事,不可以为无为而言变也。阴分则九六当秋冬收藏之时,阴降而归根,此则可以言无为而当变矣。九六之为变,七八之为不变,以此故也。欧阳氏乃七八为无为而谓阴阳无老少,则误矣。详见《系辞上传》第九章。

辩蓍用四十九策之误

揲蓍之法见于《易大传》所谓“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。分而为二以象两,挂一以象三,揲之以四以象四时,归奇于扐以象闰。五岁再闰,故再扐而后挂。四营而成易,十有八变而成卦”者是也。注疏解此,其说不详,惟唐刘禹锡记毕中和揲法,三揲皆挂,合四营之义。相传以此为古法。而宋郭雍则曰:前一变独挂,后二变不挂,以为本于横渠。则为六扐而后挂,不应五岁再闰之义。且后两变又止三营。朱子于《易学启蒙》既辩其误矣。二法虽有不同,然据所馀之策,则初揲或五或九,二揲三揲或四或八,无以异也。当其画爻之时,则五与九皆当去一,而所用以定奇偶者,实止四与八耳。盖四揲所馀之四,四约之则为一,故以为奇。所馀之八,四约之则为二,故以为偶。三变既周,则三奇为老阳,三偶为老阴,一奇两偶为少阳,一偶两奇为少阴。遂成一爻矣。老阳计过揲之数三十有六,四分之得九,取太阳,居一含九之象也,故以九为老阳。老阴计过揲之数二十有四,四分之得六,取太阴居四含六之象也,故以六为老阴。少阳计过揲之数二十有八,四分之得七,取少阳居三含七之象也,故以七为少阳。少阴计过揲之数三十有二,四分之得八,取少阴居二含八之象也,故以八为少阴。三奇为干体,三偶为坤体。一奇两偶而奇在下者则为震体,在中者为坎体,在上者为艮体。一偶两奇而偶在下者则为巽体,在中者为离体,在上者为兑体。虽止一爻,而爻之所从来,已含八卦之象矣。此则不论其再揲二揲之必挂也。但郭雍之法,三揲成爻之数,老阳少阴为图者各二十七,少阳为图者九,老阴为图者一,多寡悬绝,未为适均,不但无法象之可取而已,虽如毕中和之法,老阳为图者十有二,少阴为图者二十有八,少阳为图者二十,老阴为图者四,以六十四卦均之,则为图各宜以八。今老阳当干体而得十二,老阴当坤体而得四,则老阳饶四,而老阴乏四也。少阳当震坎艮三体而得二十,少阴当巽离兑三体而得二十八,以三卦通二十四计之,则少阳少四,而少阴多四也。虽以老者阳饶而阴乏,少者阳少而阴多,为自然之法象。蔡季通因以阴阳之用,四时则春夏秋生物而冬不生物,天地则东西南可见而北不可见为解,故有阳三阴一之说。夫老阴老阳,各于八上为饶乏者,四则谓之阳三阴一可也。少阴少阳各于二十四上为多少者亦四,则非阳三阴一矣。果如其说以定数,则少阳之数二十图者,其出为多。少阴之数二十八图者,其出尤多。老阳之数十二图者,其出为少。老阴之数四图者,其出尤少。欧阳子所谓其筮七八常多,九六常少,有无九六者焉。其视后二揲不挂者,特图数互有多寡耳。其为偏重而不适均者则一而已。圣人虚中应变,悬衡平之体,以待物之自至,随轻重而与权焉,岂肯先为偏重之势,而从其所胜哉。且易卦三百八十四爻,阴阳各一百九十二,对待均平,本无偏胜,而独于揲法为此欹斜之论,斯亦强矣。窃疑,《大传》所言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,九字当为八字之误,止用四十八策,则虚二以为阴阳之母可也。旧说相传以虚一为太极,则一之为策,亦属有形,固未足形容无声无臭之本体,亦因九字而附会耳。况用四十九而揲,则初揲视后二揲所得阴阳,各多一策,当其定爻,皆去初揲五九之一以约于四八之数,不若直用四十八策以揲,而分二挂一揲四归奇,以备四营。除挂一外,左一则右必二,左二则右必一,左三则右必四,左四则右必三,皆以四象自相对待,一二合挂则为四,三四合挂则为八,所重但在四八耳,岂必初揲加四为五,加八为九哉。三变之后,随其所得四分四而为奇,四分八而为偶,以为阴阳老少,亦不必以其图之多少强取法象也。图有多少,而强取法象,盖自初揲与后二揲策数不同,始以意凑合,何自然之可言哉。三揲策数皆同,则三奇为老阳,得干体。三偶为老阴,得坤体者,各八。一奇二偶为少阳,得震坎艮三体。一偶二奇为少阴,得巽离兑三体者,各二十四,是每三变各含一卦之体,而一体之中,奇则以一二分左右,偶则以三四分左右,又各得八卦之象,左则自干一而数至坤八,右则自坤八而数至干一,自相对待。又以一为老阳,四为老阴者,则有变。三为少阳,二为少阴者,则不变。则干体之左右策各得坤象,坤体之左右策,各得乾象。震体之左右策,各得巽象,巽体之左右策,各得震象。坎离艮兑亦然。是本爻之体,与左右二象,又自相对待也。盖爻所从来者,本画前之易,默隐其几而知来之兆,已寓于无象之前矣。至十有八变而成卦,其端已见于此,以此为法象自然,则庶几焉。岂非大衍之用,止宜以四十八哉。世传大衍之揲,虽本古法,但其文疑亦邹鲁后儒所作,非必出于圣人也。何则?象二象三象四时,二谓天地,三加人焉。四时即四象,理皆可通。至于左右两扐之归奇,止是或为一二,或为三四,本天一地二,天三地四,相配之数,则谓象阴阳之交可也,何取于闰而以再扐当五岁再闰之象邪?倚合成文,未见其真有此象,似非圣人之言耳。易学不明,俗师传误,乃至以八为九,亦可据理而知矣。且不用之策,不必其虚一也。太玄之揲虚三,潜虚之揲虚五,三与五尚可虚,而何嫌于虚二乎。故论学者求其理之无悖斯已矣。

论古以贞悔为体用

古之言占者,皆以贞悔。贞言其正,悔言其变,犹言体用云耳。伏羲始画三爻之卦八,干南坤北,离东坎西,震东北,巽西南,兑东南,艮西北,此阴阳对待之定体,所谓贞也。因而重之,每卦之上又各变为三爻之卦八,是为六十四卦,所谓悔也。既重而为六十四卦,卦备六爻,又于六爻卦上各变为六爻之卦,六十四是为四千九十六卦,则又以所重之六十四卦为贞,而所变之六十四卦为悔矣。卦之有变,盖备伏羲时已然,故箕子叙禹所传之《洪范》,以占二为贞悔,则其来已久,但其义则自文王发之,故八卦干坎艮震巽离坤兑之序,六十四卦自乾坤屯蒙以至既未济之序,皆以为文王后天之卦,其实不过阐明伏羲之意耳。后天八卦虽取出乎震,齐乎巽,相见乎离,致役乎坤,说言乎兑,战乎干,劳乎坎,成言乎艮之义,六十四卦虽取反对,正对,往来逆顺之义,然不过举此以见例耳。其实错综摩荡可以互为先后也,故阴阳定立之位已寓妙万物之神,定位之中,阴阳交互,即其变之所从也。故水火相逮,雷风不相悖,山泽通气,然后能变化,既成万物也。震得干初爻,坎得干中爻,艮得干上爻,巽得坤初爻,离得坤中爻,兑得坤上爻,皆言其变也,则乾坤为正,不待言矣。凡占卦者,皆以贞为体,以悔为用。悔虽所以尽天下之变,而体常在贞,必以贞为主焉。故自八卦之变而言,则内卦为贞,外卦为悔。自六十四卦之变而言,则本卦为贞,之卦为悔,所占之事在体则重于贞,所占之事在用则重于悔。而占例可知矣。夫文王未演易之前,未有辞也,而先已有筮。古之圣人,何以为占邪?盖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,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。是故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,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。象与变皆吾心体,心体之象即其辞也,心体之变即其占也。因其动静而观之,吉凶见焉,何待假辞以为占哉。且易之为卦,各言一象,如屯,难之象也,故所言皆艰危之意。蒙,昧之象也,故所言皆开通之意。需,待之象也,故所言皆安舒之意。讼,争之象也,故所言皆窒惕之意。其馀六十卦皆然,止各发明一义而已,不相兼也。以此待天下之变,非屯之时而得屯,非蒙之时而得蒙,非需之时而得需,非讼之时而得讼,与他卦亦皆非其时,而得之事与文王所系之辞不相直也。然而后世占者,常用其辞则假其辞以明变耳。如占动而示以静辞,则不当动矣。占晦而示以显辞,则不终晦矣。但从刚柔进退,究极其情,而又推本于画前之易,未动之几,则意固在辞外也。非天下之至精至变至神,其孰能与于此哉。朱子考变之例,见于《易学启蒙》者,比附之占,止从意凑。贞晦之取,亦杂支离,而况倚于断辞,不能尽意。以是言蓍,失其圆神之德矣。今略辩明于后,以见易道不在于泥象辞之迹云。

论考变定占之法

凡卦六爻皆不变,则占本卦彖辞,而以内卦为贞,外卦为悔。一爻变则以本卦变爻辞占,二爻变则以本卦二变爻辞占,仍以上爻为主。三爻变则占本卦及之卦之彖辞,而以本卦为贞,之卦为悔。前十卦主贞,后十卦主晦。四爻变则以之卦二不变爻占,仍以下爻为主。五爻变则以之卦不变爻占,六爻变则以乾坤占二用,馀卦占之卦彖辞。此《易学启蒙》之占例也。窃谓:内卦为贞,外卦为悔,此定体也。虽六爻变者皆不可易,不但用之不变之卦而已。一爻变以至六爻皆变,则又以本卦为贞,之卦为悔,但变自二爻以下者,则不变之势重,故所重在本卦。变至四爻以上者,则已变之势重,故所重在之卦。三爻之变得中,则观本卦及之卦之彖辞,其为本卦为贞之卦为悔一也。自不变卦与一爻、二爻、三爻、五爻、六爻变者,皆于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有占例,惟四爻变者于例无之,朱子准二爻变者之例而推言之,谓二爻变者以本卦二变爻占,而以上爻为主。则四爻变者当以之卦二不变爻占,而以下爻为主。盖两失之矣。夫本卦之与之卦虽分贞悔,而本卦观其变爻,之卦观其象,则变者在本卦为六九,而之卦不可以其爻之六九占,盖不变之爻为七八故耳。故穆姜往东宫,遇艮之八,史曰是谓艮之随,盖五爻皆变,惟二得八,故不变也。而姜以随元亨利贞为断,则八用之卦之彖矣。朱子乃谓:法宜以系小子失丈夫为占,而史妄引随之彖辞以对为非。殊不知,随之二言系小子失丈夫者,乃老阴之六,非少阴之八也,则穆姜之引彖辞,乃其正法。然则,之卦之不变爻,岂可以为占哉。至谓二爻之变者,以上爻为主,二爻之不变者,以下爻为主,则尤无据矣。若三爻之变者二十卦变,自初爻起者为前十卦变,不自初爻起者为后十卦,据卦变图可见也。但卦皆以初爻为主,初爻既变,所重在悔矣,乌得以之主贞。初爻不变,所重在贞矣,乌得以之主悔。本非大义所系,而何必为此支蔓之说乎。其六爻之变,虽乾坤固亦用之卦之例也,而二用之辞,本为通经之九六发耳,岂可专属之乾坤哉。占之为法,事本不烦,求其贞悔而已矣。内卦以外卦为成,本卦以之卦为变,主于体则所重在贞,主于用则所重在悔,其所变九六之爻,随其内外体而加详焉。参之以之卦之彖,而足以尽天下之变矣。七八非动几,视九六为安静,但可以为承乘比应之一验,而岂占之所重乎。吉凶之兆于此乎,在神而明之,则存乎其人焉。

论吉凶悔吝乃心上知来之几

易之有占,所以知来也,故曰“极数知来之谓占”,又曰“占事知来”。知来之占,全在几上,而几之可验者,吉凶悔吝而已。为善则吉,吉者心之安处也。为不善则凶,凶者心之不安处也。自凶而趋吉则悔,悔者心有所悟而必欲改也。自吉而向凶则吝,吝者心有所羞而不欲为也。此皆天命之本然,而良知之所不能自已者,故四者在心,皆谓之德。圣人以神道设教,特指此以示人,欲其知本心之明,不从外得也。祸福无门,惟人所召。盖谓几在我也。故祸福将至,善必先知之,不善必先知之。善不善,非吉凶所先见之几乎。舍此而求未至之祸福,则有假于谶纬术数而命自外来,人谋不能与,亦何益矣。故周之兴也,卜世三十,卜年七百,而卒不如其言。盖德有厚薄,则运之短长因之。而推测之术,岂足以尽天下之变乎。借使欲以推测尽变,则亦当因其植根以观枝叶耳。诚能即此而有知,正可趋吉避凶以为安身之地,而徒事口谈,则亦足以招祸矣。

挂扐辩正图

得四者二,所谓奇也。每揲合挂一得四,以四约之得一,故为奇。

得八者二,所谓偶也。每揲合挂一得八,以四约之得二,故为偶。

此法以五十策虚二,止用四十八策揲之。左一则右必二,左二则右必一,左三则右必四,左四则右必三。初揲再揲三揲皆同,夫天一地二天三地四,此河图生数之四象也,而所挂之一即河图天五虚中之象也。一二合挂而成奇,即两仪之阳数也。三四合挂而成偶,即两仪之阴数也。其所取于法象者如此,是以三变成爻,暗藏卦体,而每卦之中又更互为八,如后图所列,此阴阳老少所以能以虚应感,而无偏欤。若《易学启蒙》所载,初揲得五者三,得九者一,再揲三揲得四者二,得八者二之法,则前后互异,老少常偏,不可以为中正之体矣。

来卦八图

来卦者,爻所从来之卦也。三揲而得一爻,以其左右之策,一揲而得四者四约之则为奇,得八者四约之则为偶。至三揲而观其奇偶之积,遂成一卦,是一爻之所含也。爻分左右之扐,各有八变,又隐八卦之象焉。而以其一扐之一为老阳变偶,一扐之四为老阴变奇,总成对待之一卦,此皆自然法象,而岂人力所能安排哉。图序旧以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,自右而数至于左,此后人误解“数往者顺,知来者逆”,而遂以此为易之逆数耳,恐非阳左阴右之正,且自其流行之序言之,则为震一离二兑三干四,而义不系于逆数,虽以数往者顺一语文之,其牵强亦甚矣,故谓干起左方,坤尽右方,乃为正理。今左扐者,干起左方,坤尽右方,即是可以见之。若右扐,虽亦干起右方,坤尽左方,则其奇偶自成正对,于势不得不然,无所取义矣。详见《图文馀辩内篇》伏羲八卦次序图下。

三奇为太阳之画,自干来者,其图有八盖左右之扐,各成八卦也:

又以左右之有二太者为变,二少者不变,则皆得坤体与干为对。

三偶为太阴之画,自坤来者,其图有八,盖左右之扐各成八卦也:

又以左右之有二太者为变,二少者不变,则皆得干体与坤为对。

一奇二偶为少阳之画,自艮来者,其图有八,盖左右之扐各成八卦也:

又以左右之有二太者为变,二少者不变,则皆得兑体与艮为对。

一偶二奇为少阴之画,自巽来者,其图有八,盖左右之扐各成八卦也:

又以左右之有二太者为变,二少者不变,则皆得震体与巽为对。

一奇二偶为少阳之画,自震来者,其图有八,盖左右之扐各成八卦也:

又以左右之有二太者为变,二少者不变,则皆得巽体与震为对。

一奇二偶为少阳之画,自坎来者,其图有八,盖左右之扐各成八卦也。

又以左右之有二太者为变,二少者不变,则皆得离体与坎为对。

一偶二奇为少阴之画,自离来者其图有八,盖左右之扐各成八卦也:

又以左右之有二太者为变,二少者不变,则皆得坎体与离为对。

一偶二奇为少阴之画,自兑来者,其图有八,盖左右之扐各成八卦也:

又以左右之有二太者为变,二少者不变,则皆得艮体与兑为对

按旧说,揲蓍得爻皆以九六之变占,而七八之不变者皆无取于义。殊不知,变与不变之爻,各隐所从来之卦,则亦爻义之所系也。观爻而于其从来,则可以知画前之易,而筮得几先,能不迷于所适矣。

热门预测(预测加微信:guoyitangapp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