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:一阴一阳之谓道
理乘气机以出入,一阴一阳。气之散殊,即太极之理各足而富有者也。气之迭运,即太极之理流行而日新者也,故谓之道。
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。仁者见之谓之仁,知者见之谓之知。百姓日用而不知,故君子之道鲜矣!见音现,知音智
继是接续不息之意,《书》言帝降,《中庸》言天命。气之方行,正所降所命之时,人物之所公共之者也。此指人物未生,造化流行上言之。盖静之终,动之始,静极复动则贞,而又继之以元,元乃善之长,此继之者所以善也。以其天命之本体,不杂于形气之私,故曰善。成,是凝成有主之意,气以成形,而理亦赋焉,乃人物所各足之者也。因物物各得其太极无妄之理,不相假借,故曰性。见,发见也。仁者知者即君子。
此一阴一阳之道,若以天人赋受之界言之,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,此所以谓之道也。虽曰善,曰性,然具于人身,浑然一理,无声无臭,不可以名状,惟仁者发见于恻隐,则谓之仁,知者发见于是非,则谓之知。而后所谓善性者,方有名状也。故百姓虽与君子同具此善性之理,但为形气所拘,物欲所蔽,而知君子仁知之道者鲜矣。
显诸仁,藏诸用,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,盛德大业至矣哉!富有之谓大业,日新之谓盛德。
仁者造化之心,用者造化之功。仁本在内者也,如春夏之生长万物,是显诸仁。用本在外者也,如秋冬之收敛万物,是藏诸用。春夏是显秋冬所藏之仁,秋冬是藏春夏所显之用。仁曰显,用曰藏,互言之也。不忧者,干以易知,坤以简能,无心而成化,有何所忧。富有者,无物不有,而无一毫之亏欠。日新者,无时不然,而无一毫之间断。天地以生物为德,以成物为业。
此一阴一阳之道,若以天地言之,自其气之嘘也,则自内而外,显诸其仁。自其气之吸也,则自外而内,藏诸其用。然天地无心而成化,虽鼓万物出入之机,而不与圣人同忧,此所以盛德大业不可复加也。富有日新,乃德业之实,此一阴一阳之道,在天地者也。
生生之谓易,成象之谓干,效法之谓坤,极数知来之谓占,通变之谓事,阴阳不测之谓神。
效法者承天时行,惟效法之而已。极数者,方卜筮之时,究极其阴阳七八九六之数,观其所值何卦,所值何爻,以断天下之疑,故曰占。通变者,既卜筮之后,详通其阴阳老少之变,吉则趋之,凶则避之,以定天下之业,故曰事。以其理之当然而言曰道,以其道之不测而言谓之神,非道外有神也。
此一阴一阳之道,若以易论之,阳生阴,阴生阳,消息盈虚,始终代谢,其变无穷。此则一阴一阳之道在易书,易之所由名者此也。圣人作易之初,不过此阴阳二画。然干本阳,而名为干者,以其健而成象,故谓之干。坤本阴,而名为坤者,以其顺而效法,故谓之坤。此则一阴一阳之道在卦者也。故究极此一阴一阳之数以知来,则谓之占,详通其一阴一阳之变以行事,则谓之事,此则一阴一阳之道在卜筮者也。若其两在不测,则谓之神,盖此一阴一阳之道,其见之于人,则谓之仁知,见之于天地,则谓之德业,见之于易,则谓之乾坤占事,人皆得而测之。惟言阳矣,而阳之中未常无阴,言阴矣,而阴之中未常无阳,两在不测,则非天下之至神,不能与于此矣,故又以神赞之。
右第五章
此章言一阴一阳之道不可名状,其在人则谓之仁知,在天地则谓之德业,在易则谓之乾坤占事,而终赞其神也。通章十一个谓字相同,一阴一阳贯到底。